① 仅欣赏及模仿外表或者接受且内化成自己的文化。比如说中国文化接受佛教是一种内化过程,而欧洲十八世纪“中国风”(chinoiserie)是一种单纯从外观欣赏和模仿,以塑造异域风味的新艺术。所以,外来影响是否仅停留在表面,还是由表及里,是该问题的核心。
② 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这个问题也涉及两方面。第一方面,接受者内在文化传统的深刻及成熟程度问题。一般而言,本身文化传统不深的年轻族群较容易吸收别人文化。故原本在草原的流动族群,到了定居之处容易吸收本地文化,这包括在中国历史上常见到的北方族群“汉化”现象;但是文化传统长久的文明更加趋向于保留自己的文化,不易因外来因素而变化。可是另一方面,所有古文明经过长期延续,总会衰落或进入转折时期,在这些时候旧传统容易接受新的文化或外来文化,从而在此基础上重构自身。
③ 翼兽传入中国:内义或外表?战国至汉代越来越多出现翼兽的造型,但却没有固定意义的翼兽形象,天界诸兽较少带翅膀,翅膀仍然不宜视为某神兽的标志,有翼者的翅膀也经常很小,不足以充当飞天器官,这与作为翼兽源头的两河流域用翅膀直接表达诸神生活在天上之意相去甚远。因此,有翼的造型恐怕只是模仿外地形象,却不带有外来文化的内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