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首 页
  • 关于本所
  • 家族信托
  • 上市事宜
  • 亚元金库
  • 信息披露
  • 上市品类
  • 下载中心
  • 亚元专区
  • 浏览配置
  • 关于本所
  • 组织机构
  • 资质证明
  • 联系我们
  • 入市必读
  • 交易规则
  • 法律声明
  • 业务规则
  • 油画
  • 雕塑
  • 瓷器
  • 陶器
  • 珠宝
  • 玉器
  • 工艺品
  • 中国书画
  • 紫砂
  • 青铜器
  • 银证软件下载
  • 其他软件下载
  • 0001
  •  
  • 家族信托
  • 离岸银行
导读搜索
 
最新导读
 清早期江山一统瓶
 元代枢府窑
 千呼万唤始出来—釉里
 宣德青花瓷
 中国宋代官窑瓷器
 史海沟沉元青花
 首批上市艺术品包的重
 中国春秋中期青铜鼎
 中国南宋官窑琮式瓶
 中国明代雕漆楼阁山水
热门导读
 中国明代雕漆楼阁山水
 莫奈油画
 首批上市艺术品包的重
 中国春秋中期青铜鼎
 中国南宋官窑琮式瓶
 千呼万唤始出来—釉里
 清早期江山一统瓶
 史海沟沉元青花
 中国宋代官窑瓷器
 元代枢府窑
     上市导读
千呼万唤始出来—釉里红
发布者:HKECAE 发布时间:2012/2/5 19:41:38

 

 

釉里红瓷器始于元代,兴于明初,成熟于永宣,精于清初。

据传釉里红瓷器的创造发明还缘于一次偶然的巧合,说是元代铜匠围着粘有铜屑的围裙,到窑厂找绘制瓷器的艺匠聊天时,把铜屑抖落在成型瓷器未干的坯面上了,因铜屑粉末颗粒细微,难以肉眼观察得到,所以蘸釉水时也未被工匠发现和处理,后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制青花瓷的同时,粘了铜屑器皿部位也还原气氛烧制成带有晕散的红色,幸运的是这种铜元素要还原成红色的温度要求几乎与青花一致,经追究,发现这种红色即为铜匠围裙上的铜屑所致,就这样,一种釉下彩瓷器的新品种——“青花釉里红”就这样问世了。由于这种红色对烧成环境及温度的要求略差于青花,所以成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可谓凤毛麟角。但作为釉下彩的一个品种,釉里红还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进入明代初期的时候,农民起义军首领出生的朱元璋酷爱红色,他颁布‘以红色为贵’的旨意,并且朝廷规定‘服色所尚,于赤为宜’。此外,在五行学中,朱是代表南方的颜色,所谓‘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分别指的就是南北东西。因为朱元璋在南方发迹,所以红色对他来说很吉利,自己又姓朱,所以他对釉里红非常重视,釉里红的生产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到了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了,它彻底摆脱了元末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而且,宣德时期对铜红釉的烧造技术掌握得较好,纹饰清晰,色泽鲜艳,被称为“宝石红”。宣德釉里红传世极少,其胎体细腻,釉面洁白,再与明艳的釉里红相配合,达到了釉里红工艺上升至较为高雅的境界,这也为后世的豇豆红、郎窑红等色釉瓷器的发明创造开创了科学利用金属元素的先河。

釉里红装饰手法

釉里红线绘:釉里红线绘,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这是釉里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但由于高温铜红的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的现象。

釉里红拔白:釉里红拔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图案花纹部位,或在该部位上刻划出图案花纹,用铜红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烧成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之中以胎釉本色显现出来。

釉里红涂绘:釉里红涂绘,以铜红料成片、成块地涂绘成一定的图案花纹。

  元及明洪武釉里红瓷器存世量极其稀少,如同清代的珐琅彩瓷可遇不可求,不仅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更有巨大的升值潜力,是古玩艺术品中很好的投资品种。

  讲到釉下彩,人们马上会想到青花和釉里红。但很多人不太清楚,釉里红与青花虽然工艺相近,同样是先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上透明釉,晾干后入窑烧制,但釉里红要求的还原气氛极为严格,过去被认为是最难烧的釉下彩瓷。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发色剂,铜料的净度、胎釉的成分都会影响发色,窑温稍有偏差,尤其是气氛略有变化,作为发色剂的氧化铜就成不了红色。

数百年前古人没有化学理论的指导和测温的仪器,也不太清楚气氛与发色的内在关系,依靠的唯有窑工反反复复摸索出来的经验,常常烧十炉得一炉,烧百只得一只,而且釉里红的发色往往不尽如人意,不是偏灰就是偏黑,当时的窑工有“得红色难,难于上青天”之叹。烧出成功的釉里红因素很多,最为关键是气氛。

气氛主要有两种——“还原”与“氧化”,烧窑过程中称“还原焰”与“氧化焰”。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发色剂,氧化铜是绿色的,只有在严格的还原火焰气氛中才能得到红色。燃烧的过程也是氧化的过程,如果窑炉里氧气很少,这时氧化铜里的氧原子就会参与燃烧,氧原子跑尽之后,铜还原成了红色,这时美丽的釉里红也就烧制成功了。怎样实现“还原”与“氧化”?简单讲,就是一个关上炉门闷着烧,尽量不让氧气进入窑炉;另一个则是敞开炉门烧,尽量让氧气进入窑炉参与必要的氧化。当然,这是简单的说法,实际操作时要复杂得多,何况古人还不了解“还原”“氧化”的化学原理。他们靠的是经验,窑工不会著书立说,也不愿意将自己千辛万苦摸索到的方法轻易传授给其他窑工,因此,当时能烧制釉里红的窑厂不多,掌握釉里红烧制技术的窑工也屈指可数。明代永宣以后,釉里红及红釉的烧造技术渐渐失传。历史的车轮行进到清代,失传的技术在窑工千辛万苦的重新摸索下才得以恢复。

元朝初年,连年争战,各地各大窑场在战火中残息。北方地区瓷窑逐渐衰落,但南方瓷窑却有很大的发展,以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的景德镇制瓷业,开创了元代制瓷工艺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继宋代崇尚青白瓷之后,又创烧成功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而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成功,成就了景德镇瓷业的傲然业绩。

“釉里红”瓷器的炼制难度极高,稍有偏差,便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一抹艳红。色彩鲜艳的“釉里红”难得一见,颜色为浅红、黑红、灰黑色的较多。这也是元代釉里红瓷器的鉴别要点。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胎质一般呈灰白色,因为采用的是麻仓土。元代瓷器的白釉,色白闪青,莹润透亮,但施釉有厚薄不均现象,厚的地方能看到明显的蛋青色(卵白釉);浅釉中往往显淡牙黄色。这种以青白釉为主的釉里红瓷器产量非常稀少,能流传到今天的器物也就更加少有了。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IN GOD WE TRUST

HONG KONG E-CONTROL ARTWORKS EXCHANGE LIMITED